尧舜是中国古史传说中的圣明君主,被奉为远古部落联盟首领,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下》等典籍。二者在儒家经典中常以“尧舜之道”象征理想政治,《孟子》《礼记》均将其视为仁政典范。
尧号陶唐氏,据《竹书纪年》载居于陶丘(今山东定陶),《吕氏春秋》记其葬于成阳谷林(今山东鄄城)。舜出自东夷,《史记》载其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活动区域集中于鲁卫之间。《皇览》《水经注》等文献记载尧陵在济阴成阳,舜卒于鸣条 [1-2]。
历代典籍对尧舜事迹多有考辨,《韩非子》提及舜改良陶器工艺,曾巩《齐州二堂记》考证其活动范围相近。《说文解字注》结合地理释“陶”字,探讨尧号陶唐氏渊源,体现了古代对尧舜史迹的地理学考证传统 [2]。
- 中文名
- 尧舜
- 拼 音
- Yáo Shùn
- 解 释
- 尧和舜
- 出 处
- 《易·系辞下》
- 注 音
- ㄧㄠˊ ㄕㄨㄣˋ
- 英 译
- saint;sage
词语信息
播报编辑
2、泛指圣人。
详细释义
播报编辑
人物简介
播报编辑
帝尧曾居陶丘(在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西南)。《竹书纪年》记载,帝尧“八十九年作游宫于陶;九十年,帝游居于陶”。《说文解字》云,“陶,再成丘也,在济阴”,“《夏书》曰:‘东至于陶丘。’陶丘有尧城,尧尝所居,故尧号陶唐氏。”《说文解字注》云,“《释丘》曰:一成为敦丘,再成为陶丘。《禹贡》曰:道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泆为熒,东出于陶丘北。《地理志》曰:济阴郡定陶县。《禹贡》陶丘在西南。按定陶故城在今山东曹州府定陶县西南,古陶丘在焉。”“谓尧始居于陶丘,后为唐侯,故曰陶唐氏也。”帝尧葬于成阳(在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境内)。《吕氏春秋·安死》云,“尧葬于谷林,通树之;舜葬于纪市,不变其肆;禹葬于会稽,不变人徒。”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云,“尧葬济阴成阳西北四十里,是为谷林。”“尧葬谷林,谷林即成阳。”“尧冢在济阴成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成阳有尧冢、灵台,今成阳城西二里有尧陵,陵南一里有尧母庆都陵”。《通鉴外纪》注引郑玄曰“尧游成阳而死,葬焉。”裴骃《史记集解》引《皇览》曰,“尧冢在济阴城阳。” [2]
《孟子?离娄下》云,“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汉代赵岐注:“诸冯,负夏,鸣条,皆地名,负海也,在东方夷服之地。”《韩非子?难一》记载,“东夷之陶者器苦窳,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史记?五帝本纪》云,“舜耕历山,渔雷泽(今山东省菏泽市),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雷泽又称雷夏泽。集解引郑玄云,“雷夏,兖州泽,今属济阴。”正义引《括地志》云,“雷夏泽,在濮州雷泽县郭外西北。”北宋曾巩在齐州知州任上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所作《齐州二堂记》云,“以予考之,耕、稼、陶、渔,皆舜之初,宜同时,则其地不相远,二家所释雷泽、河滨、寿丘、负夏,皆在鲁、卫之间,地相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