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郭柏灵从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3年调入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4年至1998年担任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非线性中心主任;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
郭柏灵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线性发展方程及其数值解、孤立子解以及无穷维动力系统 [3]。
- 中文名
- 郭柏灵
- 国 籍
- 中国
- 民 族
- 汉族
- 出生地
- 福建龙岩
- 出生日期
- 2025-08-04
- 毕业院校
- 复旦大学
-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主要成就
-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性 别
- 男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人物经历
播报编辑
2025-08-04,郭柏灵出生于福建省龙岩县龙门镇。
1958年9月,郭柏灵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后留校在数学系任教。
1963年2月,郭柏灵调入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工作 [4],担任助理研究员(至1982年10月)。
1982年11月,郭柏灵担任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至1987年10月)。
1987年11月,郭柏灵晋升为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1990年,郭柏灵被聘为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1994年,郭柏灵担任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非线性中心主任(至1998年) [5]。
2001年11月,郭柏灵当选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物理学部院士。
主要成就
播报编辑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郭柏灵在非线性发展方程方面,对力学及物理学中的一些重要方程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其中包括Landau-Lifshitz方程、Benjamin-Ono方程等非线性发展方程的大初值的整体可解性、解的唯一性、正则性、渐近行为以及爆破现象等,给出了系统而深刻的数学理论。在无穷维动力系统方面,成功地研究了一批重要的无穷维动力系统,给出有关整体吸引子、惯性流形和近似惯性流形的存在性和分形维数精细估计等理论,提出一种证明强紧吸引子的新方法,并利用离散化等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展示了吸引子的结构和图像 [6]。
在非线性发展方程的研究中,郭柏灵和周敏麟一起系统地建立了一维、多维问题的数学理论,特别是1986年证明了多维LL方程广义解的存在性,比中国国外1992年的类似结果早了六年。1991年建立了一维LL方程整体光滑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从而解决了这一多年来悬而未决的唯一性问题。1993年郭柏灵发现并建立了LL方程和调和映照之间的密切联系,为调和映照找到了一个新的实际物理模型,且在二维无边Ricmann流形上证明了存在唯一整体解,除了有限个点外是正则的。1998年对于Landau-Lifshitz方程的初边值问题,郭柏灵等得到了几乎光滑解的存在唯一性。1996年郭柏灵研究了广义Kadomtsev-Petviashvili(KP)方程和二维BO方程。所得到的KP方程的结果大改善了1993年J.C.Saut的有关结果。1995年郭柏灵研究了无界域上线性耗散Benjamin-Ono方程(BO),证明了H1(R)上强紧吸引子的存在性,提供了一个使弱紧吸引子成为强紧吸引子的重要方法。对五次非线性Ginzburg-Landau方程,郭柏灵利用空间离散化方法将无限维问题化为有限级问题,证明了该问题离散吸引子的存在性,并考虑5次Ginzburg-Landau方程的定态解、慢周期解、、异宿轨道等的结构。利用有限维动力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数值计算得到具体的分形维数(不超过4)和结构,以及走向混沌、湍流的具体过程和图像,这是一种寻求整体吸引子细微结构的新的探索和尝试,对其它方程也是富有启发的。1999年以来,郭柏灵集中于近可积耗散的和Hamilton无穷维动力系统的结构性研究,利用孤立子理论,奇异摄动理论,Fenichel纤维理论和无穷维Melnikov函数,对于具有小耗散的三次-五次非线性Schrodinger方程,证明了同宿轨道的不变性,并在有限维截断下证明了Smale马蹄的存在性,正把这一方法应用于具小扰动的Hamilton系统的研究上 [7]。
- 学术论著
截至2018年6月,郭柏灵先后在中国国内外重要杂志上发表论文240多篇,出版专著7部 [3]。
出版日期 | 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
2021.10 | 《郭柏灵论文集·第十五卷》 [17] | 郭柏灵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19.03 | 《郭柏灵论文集 第13卷》 | 郭柏灵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18.12 | 《近可积无穷维动力系统》 | 郭柏灵,张隽,李景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18.11 | 《金兹堡-朗道方程》 | 郭柏灵,李用声,蒋慕荣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18.11 | 《非线性演化方程》 | 郭柏灵,邵晶,罗婷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18.11 | 《Camasa-Holm方程》 | 郭柏灵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18.05 | 《郭柏灵论文集 第12卷 英文版》 | 郭柏灵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18.12 | 《非牛顿流 动力系统方法 英文版》 | 郭柏灵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17.11 | 《怪波及其数学理论 英文版》 | 郭柏灵著 |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7.02 | 《Zakharov方程及其孤立波解 英文版》 | 郭柏灵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15.12 | 《郭柏灵论文集 第11卷》 | 郭柏灵 |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15.04 | 《分数阶偏微分方程及其数值解 英文》 | 郭柏灵,蒲学科,黄凤辉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15.04 | 《怪波及其数学理论》 | 郭柏灵著 |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4.04 | 《大气、海洋无穷维动力系统 英文版》 | 郭柏灵,黄代文著 |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1.04 | 《Zakharov方程及其孤立波解》 | 郭柏灵,甘在会,张景军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11.11 | 《分数阶偏微分方程及其数值解》 | 郭柏灵,蒲学科,黄凤辉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13.11 | 《郭柏灵论文集 第10卷》 | 郭柏灵著 |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12.10 | 《郭柏灵论文集 第9卷》 | 郭柏灵著 |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10.11 | 《郭柏灵论文集 第8集》 | 郭柏灵著 |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10.11 | 《郭柏灵论文集 第7卷》 | 郭柏灵著 |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09.07 | 《郭柏灵论文集 第6卷》 | 郭柏灵著 |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09.02 | 《郭柏灵论文集 第5卷》 | 郭柏灵著 |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09.01 | 《郭柏灵论文集 第4卷》 | 郭柏灵著 |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06.12 | 《郭柏灵论文集 第3卷》 | 郭柏灵著 |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06.06 | 《郭柏灵论文集 第1卷》 | 郭柏灵著 |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10.12 | 《大气海洋 无穷维动力系统》 | 郭柏灵,黄代文著 |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9.11 | 《随机无穷维动力系统》 | 郭柏灵,蒲学科编著 |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2008.08 | 《Camassa-Holm方程》 | 郭柏灵等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6.02 | 《非牛顿流动力系统》 | 郭柏灵等著 |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2004.06 | 《近可积无穷维动力系统》 | 郭柏灵等著 |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2002.08 | 《金兹堡-朗道方程》 | 郭柏灵等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0.05 | 《自旋波与铁磁链方程》 | 郭柏灵,丁时进著 |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0.01 | 《无穷维动力系统 上 下》 | 郭柏灵著 |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2000.01 | 《惯性流形与近似惯性流形》 | 戴正德,郭柏灵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8.08 | 《孤立子》 | 郭柏灵,苏凤秋著 |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
1995.09 | 《非线性演化方程》 | 郭柏灵编著 |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1993.03 | 《粘性消去法和差分格式的粘性》 | 郭柏灵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2.03 | 《非线性边值问题的一些解法》 | (法)J.L.Lions著;郭柏灵等译 |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1987.02 | 《孤立子》 | 郭柏灵,庞小峰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8年6月,郭柏灵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87年)一次,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年、1998年)两次 [3]。
人才培养
- 教育理念
郭柏灵认为:大学生要学好数学,首先最大的驱动力是兴趣,如果没有兴趣的话,就不会主动发现数学之美,就不会去创新解决数学难题。其次,勤奋是最基本的。因为只有非常勤奋,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以及了解中国国内外的情况,才能开阔视野,才会有机会提出新的观点。再者,要执着,特别是对于基础研究。在学习和研究上有很多问题并不是一下子能够解决的。另外,要提升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尽管是书本上的知识,要在读书时,去发现里面的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现象,这样才能提出新的解决方法。
郭柏灵认为:创新不是简单的东西,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主动的探索,真正的创新是艰苦的过程。郭柏灵提出过,在探索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什么问题,要勇于跟别人争论和讨论。
郭柏灵认为:教学要教的好就一定要从事研究。因为如果教师对问题理解不透,他就不能把最精彩的东西教给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和博士后的水平,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本身的水平,如果教师水平不行的话,带出来的学生也是不行的 [9]。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
1992年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0] |
1996年 | 中国光华科技二等奖 |
2001年11月 |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与物理学部) |
2008年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5] |
出版图书
播报编辑
- 作者名称 郭柏灵作品时间2009-7-1
- 《郭柏灵论文集(第6卷)》主要内容包括:Landau-Lifshitz方程(又称铁磁链方程)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特别是强耦合性和不带阻尼时的强退化性,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国内外几乎没有从数学上进行理论研究的成果出现。最先进行研究的,当属周毓麟院士和郭老师,他们在1982年到1986年间,采用...
- 非线性演化方程作者名称 郭柏灵作品时间1995-9
- 内容提要 本书是“非线性科学丛书”中的一种。介绍非线性演化方程的物理 背景、研究方法和已取得的一些结果,包括一些最新的结果。最后还介 绍了无穷维动力系统。非线性演化方程的内容非常丰富,本书计分五 章,基本上还属于介绍性的,读者可从中对这一研究领域有一个较好的 了解。本书可供理工科大学教师、高年...
- 孤立子作者名称 郭柏灵作品时间1998-8
社会任职
播报编辑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88年—1996年 | 中国数学会理事 |
1989年—1995年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数学评审组成员 |
1994年—2000年 | 北京市数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 |
2025-08-04 | 中南大学名誉教授 [11] |
2025-08-04 | 长江师范学院双聘院士 [12] |
2025-08-04 | 湖北文理学院“隆中学者”特聘教授 [13] |
- | 华南理工大学双聘院士 [14] |
河南理工大学特聘教授 [18] | |
南宁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15] | |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院士顾问团成员 | |
广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 [9]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咨询委员会委员 | |
《偏微方程》《计算数学》《数学研究》《北京数学》等杂志编委、副主编 |
人物评价
播报编辑
郭柏灵长期从事核武器研究工作,是中国“两弹一星”伟大工程的重要参与者,见证了中国核武器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强大的整个过程,为中国的国防建设与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8]。(嘉兴学院评)
郭柏灵从事中国核武器的理论设计中数学物理与数学模拟工作,他对二维流体力学中的特征线方法,二维爆轰波绕流以及差分格式的黏性,作了深入的研究,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作出了贡献 [5]。(何梁何利基金会评)
郭柏灵在非线性发展方程和无穷维动力系统方面,对大批偏微分方程提出了有关整体吸引子、惯性流形等重要数学理论,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重视 [15]。(南宁师范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