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海荣,男,回族,1977年11月生于安徽长丰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士 [17],研究生学历,博士,研究员,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主任,医学成像科学与技术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级医学成像技术装备工程实验室主任,劳特伯生物医学成像研究中心主任。 [3] [5] [8] [12] [14]
郑海荣于1996年9月至2002年7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加工与控制工程系连续攻读学士和硕士学位;2002年8月至2006年5月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5月至2007年9月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工学院担任博士后、项目科学家;2007年9月回国任职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2011年11月被任命为国家地方联合高端医学影像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主任;2014年至2021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所长;2016年7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2018年6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健康信息学重点实验室主任;2020年4月被任命为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主任;2023年6月任命为医学成像科学与技术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同年8月进入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2024年3月任南京大学副校长 [1] [6-7] [13];9月当选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士。 [17]
郑海荣主要从事医学成像理论、电子学与信息处理研究及医疗仪器设备研发。 [1]201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7年入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2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中文名
- 郑海荣
- 国 籍
- 中国
- 民 族
- 回族
- 出生地
- 安徽长丰
- 出生日期
- 1977年11月
- 毕业院校
- 科罗拉多大学(博士学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
-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代表作品
- Computation of the 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using the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method、Phononic crystal-induced standing Lamb wave for the translation of subwavelength microparticles
- 主要成就
- 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嘉庚青年科学奖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全国创新争先奖
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 学 历
- 研究生
- 学 位
- 博士
- 性 别
- 男
- 就职单位
- 南京大学
- 职 务
- 南京大学副校长
人物经历
播报编辑
早年经历
1977年11月,郑海荣生于安徽长丰县。 [5]
1996年9月—2002年7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加工与控制工程系连续攻读学士和硕士学位。
2002年8月—2006年5月,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 [1]
职业经历
2006年5月—2007年9月,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工学院担任博士后、项目科学家。
2011年11月,被任命为国家地方联合高端医学影像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主任。
201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1]
2014年—2021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所长。
2016年7月—2024年7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2017年,入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
2018年6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健康信息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2020年4月,被任命为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主任。
2023年6月,被任命为医学成像科学与技术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同年8月进入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 [6-7]
2024年3月,任南京大学副校长。 [13]7月25日,中共中国科学院党组决定,免去郑海荣同志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职务。 [16]9月,当选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士。 [17]
2025-08-05,中青科协七届一次理事会和一届一次监事会,选举郑海荣为第七届中青科协会长。 [20]
2025-08-05,当选中共南京大学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常委。 [22]
主要成就
播报编辑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郑海荣主要研究医学成像与医疗仪器系统,声学/磁学生物物理。提出隐正则化稀疏快速成像理论和高速成像电子学新体系,突破了医学磁共振成像速度慢的难题;作为首席科学家,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中国第一台3.0T高场磁共振、国际首台5.0T超高场磁共振并实现产业化,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提出声辐射力生物测量新方法,研制成功新一代无创超声弹性模量成像仪器,实现了超声换代跨越,在全球逾千家医院使用;提出超声辐射力神经调控新原理,研制成功世界首台无创伤型脑神经调控仪器。 [3]
2025-08-05,郑海荣研究员作为首席科学家带领团队研制的uMR770磁共振成像系统获国家食药总局批准医疗器械注册证(CFDA),成为我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3.0T高场强磁共振产品,打破了国外巨头长期垄断。
2021年4月,主持的国家重大仪器部门推荐项目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专家现场考核验收,研制出国际原创性超声波深脑神经调控仪器,科研应用效果显著,予以优秀结题。
2021年11月,主持的高场磁共振医学影像设备自主研制与产业化项目成果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历经十余年潜心技术攻关,实现我国大型医学影像仪器设备自主创新的重大突破,以及医学临床的大规模应用。
2025-08-05,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带领团队与联影医疗合作完成的5.0T超高场磁共振成像设备获国家批准医疗器械注册证(NMPA),成为国际上首台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扫描的超高场临床磁共振成像设备。
2025-08-05,主持承担的国家应急重大专项研制成功我国首台国产体外膜肺氧合(ECMO)获国家批准上市,为疫情高峰期重症救治提供了关键设备[7]。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颁证仪式致辞中表示:“深圳团队率先突破核心技术,研制首台国产ECMO上市,是我国高端医疗装备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重要实践。” [18]
2025年3月,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医学成像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与刘成波、郑炜研究员团队开发了一款重量仅1.7克的头戴式成像显微镜,实现自由活动下小鼠神经元活动与血氧代谢的同步高时空分辨成像,为大脑神经血管耦合机制探索和脑机接口技术开发提供新思路。最新研究成果3月21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19]
- 科研项目
项目类型 | 项目名称 | 立项时间 |
---|---|---|
国家973计划项目 | 脑胶质瘤精准诊疗技术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 2015年 |
国家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 基于超声辐射力的深部脑刺激与神经调控仪器研制(优秀结题) | 2016年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 | 先进磁共振成像系统关键技术 | 2018年 |
深圳重大技术攻关项目 | 5T磁共振成像电子学及脑成像应用系统 | 2019年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 超快智能磁共振成像数学理论与关键技术 | 2022年 |
参考资料: [1] |
- 科研专利
据2023年11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官方数据,郑海荣获授权发明专利140余件。 [3]
部分专利
- 1.在医学成像方法、电子与仪器方面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0余件(包括22件美国专利)。
- 2.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计算方法及系统,专利号:ZL201010234970,批准年份:2012年
- 3.声辐射力的产生系统及方法,专利号:ZL201110136820.X,批准年份:2014年
- 4.弹性测量的超声成像系统及测量生物组织弹性的方法,专利号:ZL 201110222813.1,批准年份:2014年
- 5.基于结构声场操控和筛选颗粒的系统及方法,专利号:ZL 201310080968.5,批准年份:2015年
- 6.Image-based method for measuring elasticity of biological tissues and system thereof,专利号:US9330461B2,批准年份:2016年
- 7.深脑刺激与神经调控的大规模面阵超声探头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410728213.6,批准年份:2018年
- 8.一种获得用于发射穿颅聚焦超声的超声发射序列的方法及系统,专利号:ZL201410829230.9,批准年份:2018年
- 9.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线圈控制系统及头颈联合线圈,专利号:ZL201410854627.3,批准年份:2018年
- 10.基于磁共振声辐射力成像的组织位移测量方法和系统,专利号:ZL 201410843339.8,批准年份:2018年
- 11.Magnetic resonance rapid parameter imaging method and system,专利号:US10018698B2,批准年份:2018年
- 12.深脑刺激与神经调控超声面阵换能器散热背衬及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1410719660.5,批准年份:2019年
- 13.一种提高多通道射频线圈性能的方法,专利号:ZL201511027258.1,批准年份:2019年
- 14.磁共振图像的重建装置、方法、磁共振系统、设备及介质,专利号:ZL201810689647.8,批准年份:2019年
- 15.Magnetic resonance chemical-shift-encoded imag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专利号:US10459052B2,批准年份:2019年
- 16.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方法和设备,专利号:ZL201680022140.6,批准年份:2020年
- 17.Microfluidic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particles based on artificially structured acoustic field,专利号:US10780437B2,批准年份:2020年 [18]
- 科研奖励
据2023年11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官方数据,郑海荣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 [3]
获奖时间 | 获奖项目 | 奖项名称 |
---|---|---|
2021年 | 高场磁共振医学影像设备自主研制与产业化 |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18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
参考资料: [4] |
教育成就
- 培养成果
郑海荣联合培养的博士生杨晔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科院一区《Research》、JCR(Q1)区的IEEE Transactions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篇;发表国内学术会议论文1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已授权2项;关于“复杂环境下的三维声镊” 的研究受到学术同行关注和认可,获2019年IEEE国际超声大会最佳学生论文竞赛奖。 [2]
主要作品
播报编辑
- 论文
据2023年11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官方数据,郑海荣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即PNA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应用物理快报(Applied Physics Letters)》、IEEE会刊/期刊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被他引7000余次。 [1] [3]
部分论文
题名 | 来源 | 时间 |
---|---|---|
In-vivo programmable acoustic manipulation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bacteria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2023 |
Phononic crystal-induced standing Lamb wave for the translation of subwavelength microparticles |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 2022 |
Annotation-efficient deep learning for automatic medical image segmentation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2021 |
Three-dimensional spiral motion of microparticles by a binary-phase logarithmic-spiral zone plate |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 2021 |
One-Stop MR Neurovascular Vessel Wall Imaging With a 48-Channel Coil System at 3 T | IEEE Transactions Biomedical Engineering | 2020 |
A Magnetic Resonance-Guided Focused Ultrasound Neuromodulation System With a Whole Brain Coil Array for Nonhuman Primates at 3 T | 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 2020 |
Phononic-Crystal-Enabled Dynamic Manipulation of Microparticles and Cells in an Acoustofluidic Channel | Physical Review Applied | 2020 |
Microbubble enhanced acoustic tweezers for size-independent cell sorting |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 2020 |
Trapping of sub-wavelength microparticles and cells in resonant cylindrical shells |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 2020 |
Ultrasonic super-oscillation wave-packets with an acoustic meta-lens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2019 |
A Dedicated 36-channel Receive Array for Fetal MRI at 3T | 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 2018 |
MR imaging tracking of inflammation-activatable engineered neutrophils for targeted therapy of surgically treated glioma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2018 |
Strong localization of an acoustic wave in a sub-wavelength slot between two plates |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 2015 |
Unenhanced MR Angiography of the Foot: Initial Experience of Using Flow-Sensitive Dephasing–prepared Steady-State Free Precess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 Radiology | 2014 |
Phononic-Crystal-Based Acoustic Sieve for Tunable Manipulations of Particles by a Highly Localized Radiation Force | Physical Review Applied | 2014 |
Computation of the 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using the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method |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 2010 |
Real time multicomponent echo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technique for opaque flow imaging |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 2006 [18] |
荣誉表彰
播报编辑
个人奖项
获奖时间 | 荣誉表彰 | 授予单位 |
---|---|---|
2024年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士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17] |
2023年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2021年 | 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 | 中国科学院 |
2019年 | 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 中央组织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2018年 | 深圳市科学技术奖-市长奖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2018年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求是杰出青年”奖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2017年 |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2017年 | 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创新奖(青年) | 何梁何利基金 |
2017年 | 全国创新争先奖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2014年 | 陈嘉庚青年科学奖 | 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 [1] |
社会生活
播报编辑
社会任职
任职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25年5月 | 数智中医慢病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2024年4月 | 中国电子学会会士 |
2023年10月— | 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 |
2023年4月— | 国际科学理事会(ISC)中国委员 |
2022年6月— | 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联合会(IFMBE)执行委员会委员 |
2019年11月—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
2018年11月— | 中国声学学会常务理事 |
2016年1月— | 《IEEE Transactions on Ultrasonics,Ferroelectrics,and Frequency Control》副编辑 |
2014年7月—2020年7月 |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家委员会委员 |
参考资料: [1] [15] [21] |
人物评价
播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