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池区,安徽省池州市辖区,地处长三角城市群,安徽省西南部,总面积2516平方千米。 [2]地势南高北低,属亚热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2]截至2025年5月,贵池区共辖11个街道、9个镇,贵池区户籍人口67万人。 [27] [30]
杨吴顺义六年(926年),秋浦县改名为贵池县。1988年8月,贵池撤县建市。2000年12月,贵池撤市建区。长江横贯全区76千米,常年通航5000吨级船舶,属国家一级航道。国家二类口岸池州港是长江干线重点港口之一,被国务院批准对外国籍船舶开放,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达1800万吨。沿江高速公路、铜九铁路和宁安高速铁路穿境而过,池州九华山机场建成通航,池州长江公路大桥于2025-08-06正式通车。贵池区是全国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山水园林城市、安徽省文明城市。 [23]
2024年,贵池区实地区生产总值(GDP)466.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2:42.3:48.5调整为9.0:41.9:49.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7879元,比上年增加4662元。 [29]
- 中文名
- 贵池区
- 外文名
- Guichi District
- 行政区划代码
- 341702
- 行政区类别
- 市辖区
- 所属地区
- 安徽省池州市
- 地理位置
- 安徽省南部、长江沿岸
- 面 积
- 2516 km2
- 下辖地区
- 11个街道、9个镇
- 政府驻地
- 康庄大道99号
- 电话区号
- 0566
- 邮政编码
- 247100
- 气候条件
- 亚热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 人口数量
- 67 万(截至2025年5月户籍人口)
- 著名景点
- 昭明太子钓台、杏花村、秀山门博物馆、平天湖
- 机 场
- 池州九华山机场
- 火车站
- 池州站
- 车牌代码
- 皖R
- 地区生产总值
- 466.37 亿元(2024年)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池州,秋浦县属池州,贞观元年,池州废,县还隶宣州。永泰元年(765年),复置池州,秋浦县属池州。唐代中叶,秋浦县属秋浦郡,晚唐属池阳郡。
杨吴顺义六年(926年),秋浦县易名贵池县。
两宋,属池州池阳郡。
民国初年,沿用清制。民国二年(1913年),废道府州,贵池县隶属安徽省。民国三年(1914年),贵池县隶属芜湖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撤销道。民国21年,直隶安徽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0月至1949年,贵池属安徽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1965年,属安徽省池州专区。
1988年,调整安庆地区行政区划,复置池州地区,同时改贵池市,属池州地区。 [1]
2000年,撤销池州地区,设立池州市。撤销县级贵池市,设立贵池区。 [7]
行政区划
播报编辑
区划沿革
区划详情
截至2025年5月,贵池区下辖11个街道、9个镇:池阳街道、秋浦街道、里山街道、江口街道、马衙街道、墩上街道、梅龙街道、秋江街道、杏花村街道、清风街道、清溪街道、殷汇镇、牛头山镇、涓桥镇、梅街镇、梅村镇、唐田镇、牌楼镇、乌沙镇、棠溪镇。 [30]另辖:安徽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天湖风景区、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池州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池州市杏花村文化旅游区, [2]区人民政府驻江口街道康庄大道99号。
地理环境
播报编辑
位置境域
贵池区位于安徽省南部,北临长江,介于东经117°06′—117°50′、北纬30°15′—30°48′之间。东北与铜陵接壤,南连黄山、九华山,北与安庆市和铜陵市枞阳县隔江相望,西南与东南分别和本市东至县、石台县和青阳县相接。总面积2516平方千米。
池州市贵池区人民政府
地形地貌
贵池区地势南高北低,依山傍水,分山区、丘陵、圩区,呈阶梯形分布。南部中低山区,群山起伏,绿树如云,是林木、茶叶的重点产区;中部丘陵区,岗垄相间,田园平整,盛产粮、油、麻、桑;北部为沿江洲圩区,江堤全长59千米,圩内河渠交错,平畴如毯。 [3]
气候
贵池区属亚热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全年冬寒、夏热、春暖、秋凉,四季分明,季风明显。光、热、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但降水量在年内和年际变率较大。年平均温度16.1℃,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28.7℃;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3.1℃。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期,大约始于3月30日至11月17日,此间,日平均温度等10℃或10℃以上。日照随季节变化明显,夏至昼长时间(可照时数)可达14小时,冬至昼长时间为10小时,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900小时左右,多年平均(1960-1978年)蒸发量1447毫米。平均年降雨量在1400-1700毫米,6月中旬至7月中旬是主要雨季,为“梅雨期”,平均无霜期242天。 [3]
水文
贵池区,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湓河、秋浦河、龙舒河、白洋河、九华河、青通河等。 [3]
土壤
贵池区,土壤以红壤、黄棕壤、潮土、水稻土等为主。 [3]
植被
贵池区,山地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全区森林覆盖率48.8%。 [3]
自然资源
播报编辑
矿产资源
贵池区矿产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分布面广,采冶历史悠久。据《新唐书·地理志》载;“池州秋浦有铜有银”。探明的金属矿有硫、磷、煤、萤石、硅石、花岗石、白云石、石英、大理石、栖霞灰岩、水泥石灰石及水泥粘土等12种。煤矿也有广泛分布,已探明有工业价值的矿产地23处。全区矿藏储量,据初步估算为:铜6.6万吨、(金属量)铁473万吨、锰227万吨、铅锌22.8万吨、钨195万吨、铝1500吨、锑50万吨、金铁矿石12万吨、石英石10万立方米、大理石12亿立方米、硫铁1031万吨、煤3920万吨、金储量915千克。贵池区秋浦、九华诸河黄砂资源丰富,尤其是九华河砂具有砂质纯洁、坚硬颗粒均匀,抗压力大,耐酸性强,棱角锋利,含石英多等优点,系优质建筑材料,属国家二等砂,畅销上海和沿江一带。 [4]
植物资源
贵池区树木主要有松、杉、柏、柳、槐、楮(有苦、楮、甜楮)、樟、栎、枫香、黄连木、乌桕、石楠、女贞、桑、柞、漆树、泡桐、椿(有香椿、臭椿)、棕榈、山楂、棠梨、猕猴桃(洋桃)。区境内珍稀古树有重木、银杏、金钱松、柏、香樟、桂等。竹类有毛竹、元竹、紫竹、金竹、水竹、苦竹等。据1985年中草药普查,全县共有229科928个品种,主要有:明党参、桔梗、前胡、丹参、南沙参、天冬、黄精、何首乌、防杞、春紫胡、半夏、白前、马细卒、乌药、龙胆草、银花、茵陈、玉竹、葛根、山楂、黄连、贝母、杜仲、厚朴、芋肉、银花等。 [5]
动物资源
贵池区境内兽类主要有梅花鹿、猕猴、短尾猴、虎、豹、豺、狼、獐、麂、兔、野猪、小熊猫、金猫、斑狗、松鼠、狗尾狸、白面、刺猬、穿山甲、箭猫、猪獾、鸡爪猪、野猫、香灵猫、黄鼠狼、狐狸、云豹等。禽类主要有丹顶鹤、青苍、鹭、喜鹊、麻雀、画眉、白头翁、啄木鸟、灰喜鹊、猫头鹰、鹰、鹞、乌鸦、八哥、黑卷尾、鸽、斑鸠、雉、竹鸡、山鸡、苦哇鸟、布谷鸟、黄莺、雁、燕、鹌鹑、青鸭、对鸭、八鸭、水葫芦、翠鸟等。鱼类主要有鲢、鳙、鲤、青、草、鲫、鳊、鲂、鳜、鲥、银鱼、麦鱼、黄鳝、黄鲟、鸟鲜、鲶、鳗鲡等。节肢类主要有节肢类有虾(青虾、白虾、龙眼虾)、蟹(有石蟹、河蟹)。两栖类主要有青蛙、大鲵(又名娃娃鱼)、虎纹蛙(又名中国牛蛙)、石鸡。爬行类主要有龟、鳖、蛇(祁蛇、乌梢蛇、蝮蛇、菜花蛇、赤练蛇、竹节蛇、水蛇等多种)、蜥蜴、壁虎等。软体动物类主要有螺(分田螺、螺蛳两种)、河蚌、蚬、蜗牛,环节动物有蚯蚓、水蛭(俗称蚂蝗)等。昆虫类主要有蚕(分家蚕、柞蚕两种)、蜂(种类较多,其中以蜜蜂家养)、蝉、蟋蟀、斑蝥、牛虻、蚊、蝇、螳螂、蚱蜢(种类较多,主要有棉蝗、飞蝗、蚱蜢等)、灶马、纺织娘、蚁(红、黑、白三种,以白蚁危害最甚)、萤火虫、蝴蝶、蜻蜓、蟑螂等。 [6]
人口
播报编辑
截至2023年末,贵池区常住人口为58.77万人,占池州市比重44.41%。 [27]截至2025年5月,贵池区户籍人口67万人。 [30]
政治
播报编辑
经济
播报编辑
综述
2024年,贵池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66.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2.06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95.55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28.76亿元,增长5.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2:42.3:48.5调整为9.0:41.9:49.1,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0.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7879元,比上年增加4662元。 [29]
2024年,贵池区市场主体达到7.3万户,比上年增长3.0%,其中当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8793户;“五上”企业持续增加,全年新增“五上”企业(单位)126家,其中:工业新增15家,建筑业新增46家,批零住餐业新增48家,服务业新增17家。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36亿元,比上年增长4.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3.56亿元,比上年增长0.3%。 [29]
2024年,贵池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99元,比上年增长5.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058元,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61元,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2.2个百分点。 [29]
第一产业
2024年,贵池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5082公顷,比上年增长0.2%,其中稻谷种植面积32543公顷,与上年持平;油料种植面积14995公顷,增长4.5%;棉花种植面积368公顷,下降10.5%;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3207公顷,增长1.4%。 [29]
2024年,贵池区粮食产量259473吨,比上年增长0.8%,其中,稻谷211871吨,增长0.9%;油料产量37435吨,增长2.4%;棉花产量299吨,下降9.4%;茶叶产量2722吨,下降0.1%;蔬菜及食用菌产量97969吨,增长2.9%。 [29]
2024年,贵池区生猪存栏122003头,比上年下降5.0%,全年生猪出栏279073头,下降5.3%;肉类总产量39515吨,下降1.4%;禽蛋产量19896吨,增长5.6%;水产品产量71583吨,增长2.6%。 [29]
2024年,贵池区农业机械年末拥有量41580台套,其中整耕机29180台;年末全区农机总动力442587千瓦;机收面积49千公顷。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4186吨,下降0.3%;全区耕地灌溉面积45.37千公顷。 [29]
第二产业
2024年,贵池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8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国有企业增长11.8%;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4.6%;大中型工业企业增长15.6%。 [29]
2024年,贵池区29个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中,保持正增长的行业有15个,增长面为51.7%。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88.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3.8%、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16.0%。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中,水泥混凝土电杆、锌金属含量、服装、钢材、饮料酒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90.5%、36.9%、35.9%、16.1%、14.8%,精制茶、预应力混凝土桩、铅金属含量、建筑用天然石料、金属切削机床分别下降41.3%、38.3%、37.7%、35.9%、31.0%。 [29]
2024年,贵池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27.6亿元,比上年下降0.2%;实现利润9.7亿元,比上年下降30.2%。 [29]
2024年,贵池区建筑业增加值54.79亿元,比上年增长6.9%。年末资质内建筑业企业171家,全年实现总产值59.26亿元,同比增长14.0%。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5.8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65.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6.3万平方米。 [29]
第三产业
2024年,贵池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80亿元,比上年增长5.1%。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1.52亿元,增长5.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6.28亿元,增长5.2%。分行业看,批发业9.31亿元,增长4.6%;零售业194.36亿元,增长5.1%;住宿业1.16亿元,增长4.4%;餐饮业22.97亿元,增长6.0%。年末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243家,比上年净增24家。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良好,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分别增长27.5%、6.6%、6.1%。 [29]
2024年,贵池区实现进出口总额9312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2%,其中出口781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4%;进口8531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0%。 [29]
2024年,贵池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1.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全年接待旅游人数213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1.4亿元。 [29]
2024年,贵池区区域范围内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721.9亿元,增长13.0%;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99.2亿元,增长15.4%。 [29]
社会事业
播报编辑
教育事业
截至2024年末,贵池区有中小学、幼儿园188所,在校生89848人,专任教师5495人。其中:普通高中9所,在校生 13539人,专任教师941人;中等职业学校 2所,在校生5158人,专任教师249 人;初中28 所,在校生 18861人,专任教师1412人;小学 50所、教学点 3个,在校生 38204人,专任教师1954人;幼儿园 95所,在园幼儿 13880,专任教师899人。新增公办幼儿园2所、幼儿学位840个。 [29]
科学技术
2024年,贵池区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05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21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63件,同比分别增长40.4%、19.3%、3.2%。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9.6件,比上年增长5.3%。全年有47家企业成功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共计117家。 [29]
文化事业
截至2024年末,贵池区共有文艺演出团体20个,文化馆1个,综合文化站20个,文化艺术中心1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1个(池州傩戏)、省级“非遗”项目名录3个(贵池民歌、梅街目连戏、茅坦杜祭茅镰仪式)。 [29]
医疗卫生
截至2024年末,贵池区共有卫生机构5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专科防治所、站1个,卫生防疫机构2个,妇幼保健机构2个,其他卫生事业机构4个。各类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353人,其中执业医师1751人,注册护士2393人。各类卫生机构实有床位4739张, 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4499张。 [29]
社会保障
2024年末,贵池区新增实名制就业373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334人;帮扶346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29]
截至2024年末,贵池区共有15.4万城乡居民完成了基本养老保险续保缴费,有6.32万人参加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69万参加了失业保险,4.78万人参加了工伤保险. [29]
2024年,贵池区有21130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其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125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8005人。年末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3408人,其中集中供养1115人,集中供养率为32.7%。 [29]
交通运输
播报编辑
截至2024年末,贵池区公路运输完成旅客运输量41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旅客运输周转量19559万人千米,增长2.9%;公路运输货物运输量2756万吨,比上年增长5.1%,货物运输周转量159848万吨千米,增长6.4%。机动车辆保有量160768辆,比上年增长4.3%;汽车保有量137321辆,比上年增长6.6%。 [29]
风景名胜
播报编辑
百牙山塔
百牙山塔坐落于池州城区百牙山东麓,东北方向与清溪塔(妙因塔)遥遥相望,形成一城双塔。据清乾隆《池州府志》、光绪《贵池县志》载:明嘉靖十七年(1538)兴建。呈七层六角楼阁式,通高34.3米,主体砖石结构。塔底层筑砌六角形低矮台基,塔基上砌筑塔体,塔六边转角处设圆形倚柱,上砌丁式砖柱,塔外设置塔檐,以砖雕斗拱撑托。
贵池百牙山塔系地方政府主持督建的大型公共地标性建筑,是池州市现存较为完整的明代建筑,系江南地区明代佛塔砌筑技术之典型作品,池州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具有舟船航行标志实用功能。古朴庄重、挺拔刚健,外观简洁,造型优美,设计精巧,建造精湛,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民族特色并加以发展,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 [16]2019年,百牙山塔被国务院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
贵池清溪塔
贵池清溪塔即“妙因塔”,坐落于池州城区流坡村清溪组清溪河故道与长江入口处,西南方向与百牙山塔遥遥相望,形成一城双塔。据清乾隆《池州府志》、清光绪《贵池县志》载: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始建。该塔呈七层八角楼阁式,通高55.7米,主体砖石结构,塔底层筑砌低矮八边形台基,塔基上砌筑塔体,塔边角砌立砖柱,塔外设置塔檐,以砖雕斗拱撑托,上盖筒瓦。
贵池清溪塔是江南地区明代砖石制作技术和佛塔砌筑技术鼎盛时期的作品,池州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儒、释、道三种文化交融的产物,系长江沿岸规模较大的七级浮屠,兼备佛塔、风水塔双重文化属性,具有舟船航行标志实用功能。 [21]2019年,贵池清溪塔被国务院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
兴济桥
兴济桥又名七孔桥俗称“东门桥”。位于城东济川河上。明朝万历十三年(1585年)池州知府刘孟雷建造,清朝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池州知府重修,1990年贵池市人民政府全面整修。桥长239米,宽9.4米。整个桥体均用花岗岩石构成,七拱连跨,拱以条石框式纵联券起。桥墩逆水面垒有水分金刚雁翅。桥面铺有条石,两侧设有石质望柱、栏板。整个桥梁砌缝相错,造形别致,布置巧妙,结构稳定,是贵池现存最长的古代桥梁。
双溪桥
双溪桥俗称胭脂桥位于棠溪乡花庙村双溪口,桥以地名取名。始建年代失考。为拱形单孔石桥,长31.2米,宽5米,高6米。桥拱为纵联分节并列式,桥面铺以条石,两侧立望柱、栏板、素面。整个桥体留有明代建筑风格。
义兴桥
义兴桥又名华阳阁义兴桥。位于涓桥镇叶管村。相传,为元代绩溪县令叶楠为家乡捐奉义建。桥为抬梁架木质结构,桥之两端用青石垒墩,单孔,桥面为7根直径0.4米的古桕横跨两端,桕木上铺木板,桥上建廊,两端筑室,其上建亭。桥长21.2米,宽4米,孔径8米。
杜氏宗祠
杜氏宗祠位于茅坦乡茅坦村。明清建筑,系唐代诗人杜荀鹤后人所建。祠为三进,平面呈长方形,建筑布局以门厅、天井、正厅、天井,祭祖祠相属。整体为台梁架砖木结构,硕大的月梁纵横交错,木雕、画枋穿插其间;柱础石精雕细琢繁缛的花卉、禽兽图案,砖雕、石刻设于后进天井处,整个宗祠建筑规范宏大,古朴壮观。祠前为广场,广场端有排列对称的旗鼓石。
俞村章氏宗祠
俞村章氏宗祠又名仲德公祠,位于解放乡俞村村,明清建筑,座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三进,以门厅、天井、正厅、祭祖祠相属。宗祠进深长46.7米,宽20.3米。为抬梁式砖木结构,青石垒基,四周立砌不荷重墙,每根立柱均垫有青石质柱础,柱础石既有圆形,也有八方形,通体刻有暗八仙、飞禽走兽、缠枝花卉图案。整体平面配置对称,中进与后进两侧设有厢房、配房,以槛窗格扇相隔。祠内仍悬挂有清代“钦命督储”“径国储猷”“名宿雍升”等木质匾额。祠前为广场,广场前置旗鼓石两对。
高氏宗祠
高氏宗祠又名归隐堂位于棠溪乡石门村。明清建筑,坐北朝南,进深长65米,宽15米至17米。据《高氏宗谱》记载,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原有7进,现存6进,依次建筑为门厅、中下厅、中上厅、香火堂、孝思堂、祭拜堂、祭祖祠。其建筑形式为抬梁架砖木结构,四周立砌不荷重墙。整体木质构架雕刻较少,柱础石既有鼓腹形,也有八面状,通体凿有禽兽、花卉图案。祠内仍悬挂“瑶池冰雪”“思眷在德”等木质匾额。祠前设有广场,广场端筑有半月形放生池。
姚氏宗祠
位于刘街乡姚街村。明清建筑,祠为三进,面宽12.8米,进深长58.9米,门厅早年倒塌,白色大理石门罩仍存。整体建筑为砖木抬梁架结构,梁枋雕刻较少。祭祖祠左右两侧墙体立有明朝“来龙碑记”和清朝“重修建祠实录”碑记,祠内悬挂“鳌峰目跻”木质匾额。祠前为广场,并立有唐朝李白游虾湖时而作的《宿虾湖》诗句碑记,广场端筑有半月形放生池。
地方特产
播报编辑
霄坑绿茶
霄坑绿茶,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霄坑绿茶外形紧结壮实,内质风格独特,色泽翠绿油润毫显,冲泡后雾气环绕,香郁芬芳高长,味醇鲜爽回味甘甜,汤色清澈绿亮,叶底嫩绿完整,素有“春满晶宫、绿满杯底”之美妙。具有味浓,劲大,耐泡,汤色持久稳定,茶杯无茶垢,耐贮藏等特点。
2025-08-0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霄坑绿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10]
秋浦花鳜
秋浦花鳜,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秋浦花鳜体色较深,体前侧黑宽带不明显,腹小背厚。体较高而侧扁,背部隆起,口大,下颌明显长于上颌。体侧具有不规则的暗棕色斑点及斑块,自吻端穿过眼眶至背鳍前下方有一条狭长的黑色带纹。肉洁白、细嫩而鲜美,无肌间刺。
2025-08-06,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秋浦花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11]
西山焦枣
西山焦枣,池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西山焦枣采用传统的制作工艺,先蒸后烘,反复多次,有利于维生素的保存。色如紫金,形如玛瑙,柔软鲜嫩,甘甜溢香,可谓色、形、质、味样样俱全,营养价值高于金丝琥珀枣和蜜枣。
2015年8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西山焦枣”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12]
荣誉称号
播报编辑
2025-08-06,入选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22]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三届安徽省文明城区”称号。
2025-08-06,入选安徽省省级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县名单。 [13]
2025-08-06,被公示为安徽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县。 [14]
2021年6月,入选2021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名单。 [20]
2025-08-06,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17]
2025-08-06,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18]
2022年11月,贵池区入选安徽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县。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