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过程是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进入大气的物理现象,常见于水面、土壤及植物表面。 [1-3]按蒸发面可分为水面蒸发、土壤蒸发、植物散发等类型,其发生需具备热能供给及水汽输送条件。 [3]
该过程受水源、热源、饱和差和风速及湍流扩散强度共同影响,其中饱和差与蒸发速率呈正相关。 [2]陆地蒸发涉及土壤结构及植被因素,海洋蒸发则与水体盐分有关;土壤蒸发包含充分供水、水分减少及薄膜水蒸发三个阶段。 [3]不同地理环境中蒸发量与降水量存在差异关系。 [2]蒸发能力指单位面积在供水充足时的净水汽散逸量。 [3]
蒸发冷却技术分为直接式与间接式,后者通过热交换器实现等湿降温,应用于空调系统等领域。 [4]
- 中文名
- 蒸发过程
- 学 科
- 物理学
- 来 源
- 水源
- 特 点
- 消耗能量
蒸发条件
播报编辑
⑴水源。 没有水源就不可能有蒸发,因此开阔水域、雪面、冰面或潮湿土壤、植物是产生蒸发的基本条件。在沙漠中,蒸发潜力很大,但实际蒸发量非常少,因几乎无水可供蒸发。
⑵热源。 蒸发必须消耗热量,在蒸发过程中如果没有热量供给,蒸发面就会逐步冷却,从而使蒸发面上的水汽压减低,于是蒸发减缓或逐渐停止。因此蒸发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热量的供给。
⑷风速与湍流扩散。 无风时,蒸发面上的水汽单靠分子扩散,水汽压减小得慢,饱和差小,因而蒸发缓慢。有风时,湍流加强,蒸发面上的水汽随风和湍流迅速散布到广大的空间,蒸发面上水汽压减小增快,饱和差增大,蒸发加快。
除上述基本因子外,大陆上的蒸发还应考虑到土壤的结构、湿度、植被的特征等。海洋上的蒸发还应考虑水中的盐分。
影响因素
播报编辑
在影响蒸发的因子中,蒸发面的温度(热量)通常是影响蒸发能力起决定作用的因子。由于蒸发面(陆面及水面)的温度有年、日变化,所以蒸发量也有年、日变化。全球的平均情况是每年大约从下垫面(海洋、陆地、冰原)蒸发的水层的深度为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