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 名
- 王文韶
- 字
- 夔石
- 号
- 耕娱、庚虞、退圃
- 谥 号
- 文勤
- 所处时代
- 清朝
- 民族族群
- 汉族
- 出生日期
- 1830年
- 逝世日期
- 1908年
- 主要成就
- 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兴办学校
- 主要作品
- 《宣南奏议》《湘抚奏议》
人物生平
播报编辑
早年仕宦
王文韶原籍杭州,生于嘉定,居南翔寺前街,父王又沂为梁宝康酱园店司账。王文韶幼时随店主儿子伴读,后在城南涛阁求学。因出身寒微,应试时求助于时任浙江海运局长、严州知府的王叔彝,由他担保以仁和盐商子弟赴试。 [3]咸丰元年(1851年),王文韶在沈桂芬等主持的浙江乡试得中举人第八十四名。 [4] [11]翌年恩科,王文韶以进士三甲第三十二名获赐同进士出身。 [5]王文韶先是在户部学习,后授户部主事,累迁员外郎、郎中。 [6-7]
同治三年(1864年)二月,王文韶在京察中被钤为一等,交军机处记名以道府用 [8],外放湖北安襄郧荆道,随即移署汉黄德道。任上颇为能干,办理陕甘后路粮台尤为得力 [9],故得到左宗棠、李鸿章的赏识,在他们举荐之下,于同治六年(1867年)十月擢湖北按察使。十一月,特命署布政使 [7],并继续为宁夏将军兼陕甘总督穆图善办理甘肃后路粮台。 [10]任职湖北期间,王文韶与武昌盐法道盛康交情匪浅,盛康更让其长子盛宣怀拜王文韶为师。 [11]
同治八年(1869年)正月,王文韶移署湖南布政使,五月实授。 [12-13]同治十年(1871年)十月,因原湖南巡抚刘崐开缺,王文韶署理湖南巡抚。 [14]上任伊始,清廷即命他参与镇压张秀眉领导的贵州苗民起义。 [15]王文韶代理巡抚后,统一军令,一边报告中央,主动表示可以支援云贵,一边出兵进剿,以兵事专任按察使席宝田。后来席宝田因患病无法行走,王文韶认为临敌易将属兵家大忌,命其坐在担架上继续指挥清军,督部将苏元春、龚继昌等分路进军,斩杀张秀眉,成功镇压苗民起义,并绘制了详细的“苗疆要塞图”,报送清廷。因此功劳,王文韶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五月二十三日实授湖南巡抚。 [11] [16]任上湖南大体安定,并设立湖南机器局,开近代湖南洋务之先河。 [11]
宦海沉浮
王文韶主政湖南期间,北京军机处以李鸿藻、沈桂芬为首的汉臣南北之争暗流涌动。光绪三年(1877年)九月,李鸿藻丁忧去位,沈桂芬欲援引自己的门生王文韶填补此缺。于是在同年十月,清廷即传王文韶入京陛见。光绪四年(1878年)二月初二日,王文韶抵京,三天后即署兵部左侍郎,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17] [18]四月,兼署礼部左侍郎。 [19]翌年正月初一日,升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20]二十七日,调任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库事务,仍兼署兵部左侍郎。 [21]因其长于吏干。深受恭亲王奕欣赏识。 [47]
光绪六年(1880年)正月,李鸿藻服阕,与朝中清流党结合,声势复振,利用“崇厚使俄案”打击沈桂芬。 [22]同年除夕,沈桂芬去世,王文韶为之悲痛欲绝,更彷徨不安,感慨“吾将安仰”。此后他成为南派领袖,但政治经验和清廉程度都不及沈桂芬,故他首当其冲,成为北派与清流攻击的对象。 [23]光绪八年(1882年)正月户部尚书董恂被劾后,王文韶署户部尚书,负责阎敬铭到任前的工作。 [24]同年,云南巡抚杜瑞联为了顺利报销八年来没有报销的军费,派云南军务后路粮台崔尊彝和永昌府知府潘英章携带巨款到京城打通关节。七月二十三日,山西道监察御史陈启泰奏“太常寺卿周瑞清包揽云南报销,经该省粮道崔尊彝、永昌府潘英章来京汇兑银两,贿托关说”。慈禧太后派理藩院尚书麟书和刑部尚书潘祖荫确切查明。 [25]随即江西道御史洪良品弹劾景廉(军机大臣兼户部满尚书)和王文韶在云南报销案中受贿巨万,慈禧太后又派惇亲王奕誴和翁同龢审理。 [26]九月初一日,工科给事中邓承修单独弹劾王文韶,王文韶请求开缺,但慈禧太后以王文韶数年以来“办事并无贻误” 令其继续留任,待结案时定夺。 [27]随着案情的推进,崔尊彝、潘英章等行贿户部云南司和报销不符等证据均被查出,清流干将张佩纶自十月十五日至二十七日连上三折一片,攻击王文韶应对云南报销案负责,甚至援引地震为据,必欲使其离任。 [28]十月三十日,慈禧太后召见军机大臣时就特地将王文韶排除在外。 [29]趁此时机,邓承修于十一月四日再上奏折弹劾王文韶邓,敦促朝廷表态,而不能一味“以姑息为优容,以模棱为宽大”。 [30]次日,王文韶再一次请求开缺,慈禧太后方准许其开缺回籍养亲,以翁同龢代其军机大臣职。 [31]光绪九年(1883年)六月,云南报销案结案,王文韶最终仍未被查到受贿证据,遂以失察户部司员书吏、滥保劣员,降二级调用。 [32]
光绪十年(1884年)十月二十日,王文韶丁母忧。 [33]其时张佩纶等清流党失势,王文韶又有被起用的机会。光绪十三年(1887年)二月,王文韶服阕,但仍以有病为由不出仕,慈禧太后命其病愈后来京听候调用。 [34]光绪十四年(1888年)二月二十五日,王文韶再任湖南巡抚。 [35]翌年六月,升任云贵总督。 [36]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麾下的淮军败北于平壤和黄海,光绪帝遂于九月初五日召王文韶来京陛见。 [37]十二月二十八日,王文韶充帮办北洋事务大臣,准备接替随时可能出外议和的李鸿章。 [38]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正月十九日,李鸿章获得议和全权大臣资格,其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职由王文韶署理。 [39]《马关条约》签订后,光绪帝一度有意拒和再战,询问督抚意见。王文韶表面上说聂士成等军“必可一战”,实则急于和成,夸大津沽海啸的影响,促使光绪帝转而批准条约。 [40]与此同时,王文韶请李鸿章回任直隶总督,清廷以李鸿章枪伤未愈,令王文韶继续署理直隶总督。 [41]七月初九日,王文韶实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42]
再入中枢
王文韶接过李鸿章的官位后,一边逢迎权力炙手可热的翁同龢派,一边重用李鸿章旧部,使得局势得以平稳过渡。 [11]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王文韶将眷属送归浙江,意欲乞退。 [43]四月二十七日,翁同龢被开缺,王文韶于同日召入京师。 [44]五月初五日,王文韶获任户部尚书,并在军机大臣和总理衙门行走,完全接替了翁同龢的位置。 [45]时值戊戌变法期间,王文韶虽曾加入强学会,并捐款5000两,但随着慈禧太后态度转变,王文韶调整风向,对光绪帝颁布的新政措施多敷衍缓行。戊戌变法失败后,维新人士遭到杀戮,王文韶又设法尽量减轻对他们的迫害。他受命调查严复,为其开脱,使严复逃脱牢狱之灾。 [11]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王文韶加协办大学士。 [46]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如火如荼,王文韶虽然内心反感义和团,但因义和团的后台端郡王载漪炙手可热,故他采取不附不忤、韬晦自保的态度。随着中外冲突加剧,慈禧太后于五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连开四次御前会议,商讨应对危局之法,而在五月二十二日的第三次会议上,王文韶不再坐视,而是主动建言,强调一旦开衅,“以一孱国当八强国,为孤注之一掷,此宗社存亡之几所系,不仅胜负之数,乃危道也”。慈禧太后派他和立山到各国使馆劝阻。但第二天传来八国联军侵犯大沽的消息,慈禧太后转而主战,王、立遂未成行。但几天后,慈禧太后又命王文韶与启秀、赵舒翘前往使馆讲和,王文韶以年老坚拒,说明他深知此时讲和已无济于事,不愿担责。七月,主和的许景澄、袁昶、徐用仪、立山、联元相继被杀,王文韶处境岌岌可危,成为载漪一党下一批处决的对象,据说载澜已上奏请诛王文韶,荣禄赶紧劝阻并向慈禧太后力保王文韶,王文韶得以幸免于难。 [48]七月二十日夜,八国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准备出奔,要求王文韶必须随行。次日晨,值班军机处的王文韶坐小轿出宫,才知道两宫已于黎明出走。王文韶与其子王国桢先奔至安定门、德胜门之间躲藏,待天黑方出德胜门,七月二十四日抵达怀来,与两宫会合,九月初四日抵达西安。王文韶与鹿传霖辅佐荣禄,维系着行在事务的运转,又主持户政,确保行在物资供应,并积极赈济陕西灾荒,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北的民生问题。 [49]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十月,王文韶卸任户部尚书,但仍以体仁阁大学士任管部大臣,任上与新任户部尚书鹿传霖不睦,十一月发生的夏震武弹劾王文韶一事便可能是鹿传霖在背后指使。此外,王文韶支持的盛宣怀主张户部在上海设立“户部统捐局”,代部收捐,被鹿传霖拦下;王文韶主张尽快回銮北京,鹿传霖则反对;王文韶以清净为主,鹿传霖则力主实行新政。两人又都耳聋,赖荣禄居中决策,才确保政局平稳。 [50]《辛丑条约》签订后,两宫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月二十四日回銮,王文韶随行。 [51]九月二十七日,行至荥阳,得知李鸿章死讯,两宫在悲痛之余命王文韶接替李鸿章之位,署理全权大臣 [52],先行入京与庆亲王奕劻完成对俄谈判。 [50]在强大的国际压力及王文韶、奕劻的斡旋之下,俄国被迫让步,最终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三月正式签订《交收东三省条约》,俄国军队将在一年半内分三期尽数从东北撤走。条约中虽仍不乏侵犯主权的内容,但相较于李鸿章交涉时的情形,已经大有改观。 [50]
晚年去世
两宫回銮后,王文韶于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2025-08-07)获授文渊阁大学士。 [53]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五月初四日,升为武英殿大学士。 [54]王文韶还引荐年家子瞿鸿禨入枢,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时,奕劻任总理大臣,王文韶、瞿鸿禨分别为会办大臣。在此前后,王文韶任国史馆总裁,即以瞿鸿禨为副总裁;王文韶督办路矿总局,则以瞿鸿禨为会办。随着王文韶在高层事务中逐渐淡出,瞿鸿禨继承了南人的领袖地位。 [55]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五月二十八日,慈禧太后以王文韶“当差多年,勤劳卓著,现在年逾七旬,每日召对起跪未免艰难,自应量予体恤”为由,开缺其军机大臣差使。 [56]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十一日,经过王文韶五次告病乞休,慈禧太后终于允许其开缺回籍调理。 [57-58]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以乡举重逢(中举将满一甲子)获赏太子太保衔。十月,两宫驾崩消息传来,王文韶悲痛欲绝,不顾老迈前往哭临,加剧了病势,遂于十一月二十二日(2025-08-07)去世,享年七十九岁。清廷追赠其太保官衔,赐谥号“文勤”。 [58]
主要影响
播报编辑
洋务方面
他在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任内,曾多次疏陈建议加强北洋海防、整顿水师、兴办天津武备学堂、重建旅顺大连炮台。他认为,南北海防以天津为根本之地,以大沽、北塘为内户,以金旅、威海为外户,而山海关、营口等处分扼水陆要冲,互为犄角,环海3000余里,务必统筹海防,颇具卓识。并在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兴办学校等方面也有很多建树。奏设北洋大学堂、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即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等、育才馆、俄文馆、西学水师各学堂、上海南洋大学,为国家造就一批人才。
藏书方面
居杭州清吟巷,耗巨资兴建规模宏大住宅,院内设有“退圃园”、“红蝠山房” 等休闲寓所,建有藏书阁“清吟阁”,收藏各类图书万余册,楼址至今仍存。 [2]
主要作品
播报编辑
史籍记载
播报编辑
《清史稿 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