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黄是中国传统色彩名词,指代黄中微红的色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自隋代起被确立为帝王服饰专用色 [1] [6],唐代诗人王建及宋代秦观的文学作品中均有相关描述 [1-2]。清代后明黄色逐渐取代其皇权象征地位 [1]。现代色彩体系中,杏黄色介于黄色与橙色之间,广泛应用于服饰设计、品牌包装等领域,常与天蓝、深绿等色调搭配 [5]。
- 颜色类型
- 传统色彩(单字+黄结构命名) [3-4]
- 象征意义
- 帝王专享(隋至宋) [1]
- 染色原料
- 柘木汁,为帝王皇室所专享 [1]
- 配色方案
- 天蓝色、深绿色、粉色 [5]
- 应用领域
- 服饰设计、品牌包装、户外产品 [5]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杏黄色自隋文帝杨坚时期被定为皇袍专用色,唐代和宋代延续此制。清代随着明黄色成为皇权新象征,其政治地位逐渐弱化 [1] [6]。
文学记载
播报编辑
秦观《南歌子·香墨弯弯画》以“揉蓝衫子杏黄裙”描绘女性服饰 [2],明代《本草纲目》记载了柘木染制工艺。隋文帝确立的皇袍专用色制度在唐、宋两代持续施行 [1]。
色彩特性
播报编辑
杏黄色在色卡上呈现浅黄至橙调的渐变层次 [5],其命名遵循“单字+黄”的汉语规则,与鹅黄、橙黄等构成色彩序列 [3]。
现代应用
播报编辑
2024年Pantone色系中,杏黄色凭借温暖、活力的视觉效果,被广泛应用于时尚设计(服装、配饰)、室内软装(窗帘、墙面色块)及品牌视觉系统(食品包装、户外广告)等领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