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兴"(1740年 1786年)是越南中兴黎朝时期使用的年号,属后黎朝末期阶段 [1] [4]。该年号延续黎初朝避讳制度而未颁布新规,碑文显示其避讳字使用具有复杂多样性,涵盖部首调整、符号添加等形式 [1-2]。景兴年间铸造的"景兴通宝"属典型越南京钱,形制仿中国方孔圆钱并体现地域特征 [3]。现存碑文实证反映郑主势力对避讳体系仍存影响力,为研究越南汉字演变提供关键材料 [4]。
- 所属朝代
- 后黎朝
- 使用时间
- 1740年 1786年
- 对应君主
- 显宗永皇帝
- 代表钱币
- 景兴通宝
- 避讳特征
- 沿用黎初朝规制
- 文献例证
- 《造例碑记》 [2]
历史背景
播报编辑
景兴年号在越南历史上属"中兴黎朝"时期(1533-1789),该阶段黎朝皇室虽名义执政,实际政权由郑主控制 [1] [4]。1740年显宗永皇帝即位后启用该年号,持续使用至1786年(共47年),涵盖黎朝政权衰微至西山起义前夕的关键阶段 [4]。
避讳制度
播报编辑
景兴年间延续使用黎初朝避讳制度而未颁布新令,形成特殊避讳形态:
- 讳字类型:涵盖君主名讳(如圣宗"誠"字)、郑主名讳(如郑松"松"字)及传统避讳字 [1] [4]
- 书写方式:采用部首偏旁颠倒("陳"字)、缺笔加符("英"字)、添加辅助符号("誠"字增三撇点)等多样化避讳形式 [1-2]
- 执行差异:景兴三十年《造例碑记》记载同期存在"陳""利"等字未避讳现象,证实制度执行存在地域或时段差异 [2]
碑文统计显示:"新"字作为黎敬宗讳名,在景兴年间碑文出现45次,多用于"新修""新造"等工程记录,采用加竹部符号写法 [2] [4];"誠"字出现48次,以四撇点变形为主 [1] [4]。
钱币铸造
播报编辑
显宗永皇帝在位期间铸造"景兴通宝",属后黎朝典型年号钱:
- 形制特征:圆形方孔,钱径约23毫米,小于同期中国钱币,钱文楷书直读 [3]
- 铸造工艺:采用红铜材质,因越南气候形成坚硬绿锈,与中原钱币包浆差异显著,形制仿中国古钱币,为圆形方孔,正面刊年号,但因铸造工艺差异略小于中国钱币 [3]
- 历史地位:作为流通时间最长的黎朝钱币之一,反映越南作为中国藩属国的货币制度特征 [3]
1786年《后神碑记》记载"利"字采用缺笔加符号写法,标志着景兴年号结束前仍在执行太祖黎利避讳规制 [2] [4]。现存的景兴年间碑文与钱币实物,共同构成研究越南汉字文化圈演变的一手材料 [1]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