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陵坐北朝南,平面呈正方形,结构工整,长宽各约440米。 [4]是一座平地而起的大冢,建造时,以地宫为中心,地面上建起一方形陵园,四周原有神墙,今地面己无存。每面正中各开一门,且各有其名:南曰朱雀门,北曰玄武门,东曰青龙门,西曰白虎门。门内有献殿,门外有双阙,双狮,四周各有一角楼,朱雀门为正门,门外有神道,两侧依次有立狮一对,翁仲三对,天马一对,望柱一对。恭陵灵台呈覆斗形,主灵台东北约50米处,有一方椎形土冢,俗称“娘娘冢”,是李弘之妃哀后的寝陵。恭陵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是中国唐十八陵中保存最好的一座,也是中原地区唯一保存最好的唐代皇陵,被称为河南第一大陵。 [3-4]恭陵文物遗存充分体现了盛唐风格,开创了陵墓石雕仪卫的先河,是考察中国古代皇室墓葬重要的实物资料,是研究唐代皇陵规制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重要材料。 [4]
- 中文名
- 恭陵
- 地理位置
-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缑氏镇东北2.5千米的景山上
- 所处时代
- 唐代
- 占地面积
- 约 527 亩
- 保护级别
-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编 号
- 5-0172-2-028
- 批准单位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2025-08-07,偃师市文物部门在哀皇后陵被盗现场抢救清理出文物189件。 [6]
遗址特点
播报编辑
恭陵坐落于景山之巅白云岭上,南依嵩山,北望洛河,东南群山屏障,西北岗峦叠起。陵园坐北朝南,平面呈正方形,结构工整,长宽各约440米。 [4]占地约527亩,是一座平地而起的大冢,建造时,以地宫为中心,地面上建起一方形陵园,四周原有神墙,今地面已无存。每面正中各开一门,且各有其名:南曰朱雀门,北曰玄武门,东曰青龙门,西曰白虎门。门内有献殿,门外有双阙,双狮,四周各有一角楼,朱雀门为正门,门外有神道,两侧依次有立狮一对,翁仲三对,天马一对,望柱一对。恭陵灵台呈覆斗形,现存东西约164米,南北宽约146米,残高约22米。主灵台东北约50米处,有一方椎形土冢,俗称“娘娘冢”,是李弘之妃哀后的寝陵,底边长宽各约50米,残高约13米。恭陵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是中国唐十八陵中保存最好的一座,也是中原地区唯一保存最好的唐代皇陵,被称为河南第一大陵。 [3-4]
文物遗存
播报编辑
神道石刻
综述
恭陵神道两侧自北向南,分别是立狮一对、翁仲三对、天马一对、望柱一对。其中东排第一、第二翁仲之间,即唐高宗李治亲书之《孝敬皇帝睿德记》碑。翁仲均立于仰覆莲座之上,时代早于乾陵,是河南仅存的一组盛唐时代的陵墓雕刻。突出了唐代“乾坤交泰,阴阳和而风雨调,运肃而安,兵戈戢而烽燧静”的和平安乐景象,充分体现了盛唐石刻艺术的独特风格。 [4]
立狮
天马
天马形态各异。东侧天马头颈斜披鬃毛,腰部刻出鞍鞯饰物,前腿有翅状飞毛,刻纹细腻,造型肥硕。西侧天马昂首前视,腰无鞍鞯,四腿粗壮,前腿关节部有翅状飞毛,粗尾垂直至基座。唐代在陵前设置天马以恭陵为首,其后乾陵、建陵、崇陵等八陵前均有天马。 [5]
《孝敬皇帝奔德记》石碑
望柱
望柱由基座、桂峰、莲花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方形,柱顶刻含苞欲放的莲花,下有六个半圆形的球形雕刻,柱头底托为六棱形石板,平托着上边的莲房和莲苞,柱身通高七点二五米,柱体通身为六棱形,无纹饰。保存基本完好。 [4] [5]
翁仲
出土文物
三牛图三足罐
蓝釉灯
蓝釉灯:国宝级文物。通高33.6厘米。灯上有小盘,盘中有圆柱形灯钎,下有灯柱,灯柱下有一大盘,盘下有喇叭形圈足。通体施蓝釉到圈足,足内无釉。造型优美,具有皇家风范。是中国首次发现的通体蓝釉器物。 [5]
彩绘陶俑
彩绘陶俑:男女俑像及马的造型各不相同。不同颜色的服装,配以红、黄、黑线绘制的马鞍。女俑形象优美典雅,或站立马前或骑于马上。彩绘服饰是唐代宫廷及贵族府第侍女的标准打扮,具时代气息,表现出唐代由于中外交往的频繁,社会风尚一改唐前宗法与礼俗的束缚,博采众长,呈现出自由开放的姿态。 [5]
山水画陶罐
历史文化
播报编辑
相关人物
李弘,字宣慈,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唐永徽三年(652年)秋冬之际出生在长安感业寺,永徽四年(653年)封代王,显庆元年(656年)立为太子。显庆四年(659年)十月,加元服,入居东宫。李弘先天多病,后来又“极意书林,耽诵损心”,不幸染上痨疾。咸亨四年(673年)二月,他与左金吾将军裴居道之女完婚,伉俪甚笃,无形中又加重了病情。上元二年(675年)三月,高宗风眩病加重,欲传位于太子。李弘“一闻此言,因便感咽,伏枕流欷,哽绝移时,重致绵留,遂感沉痼”。四月二十五日暴死于东都合璧宫绮云殿,太子李弘死时,时年24岁。唐高宗废朝三日,降诏举国同哀。高宗言,慈惠爱亲曰“孝”,死不忘君曰“敬”,故高宗追封太子弘谥号为“孝敬皇帝”,同年八月十九日,葬于缑氏景山,墓号“恭陵”,“制度尽用天子礼”。高宗亲撰《孝敬皇帝睿德记》,亲书碑文,刻石立于陵侧。 [3]
文物价值
播报编辑
恭陵文物遗存充分体现了盛唐风格,开创了陵墓石雕仪卫的先河,是考察中国古代皇室墓葬重要的实物资料,是研究唐代皇陵规制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重要材料。 [4]
保护措施
播报编辑
旅游信息
播报编辑
地理位置
恭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缑氏镇东北2.5千米的景山上。 [5]
唐恭陵
交通信息
自驾车:从洛阳沿开元大道向东,进入洛偃快速通道,向东约15千米转入207国道,向东南方向走约12.5千米到唐僧寺村,向北走约3千米,沿唐玄路走再约1千米就到了唐恭陵。 [2]
公交车:从洛阳市或偃师市乘公交车辆到顾县镇、缑氏镇下车转乘当地交通车辆直接到唐恭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