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哈拉汗国(英语:Khanate of Bukhara,俄语:Бухарское ханство [7];1500年—1920年9月),是位于中亚的一个由乌兹别克人建立的封建王朝,因16世纪中叶迁都至布哈拉(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而得名。
布哈拉汗国共分为三个王朝:昔班尼王朝(1500年—1599年)、阿斯特拉罕王朝(又称“札尼王朝”,1599年—1785年)和曼吉特王朝(又称“布哈拉埃米尔国”,1785年—1920年)。1500年 , 穆罕默德·昔班尼率军占领了布哈拉和撒马尔罕,帖木儿王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巴布儿被逐出河中 , 帖木儿王朝结束了统治,建立了昔班尼王朝。 [8]1500年布哈拉汗国的建立标志着中亚近代史的开端。 [7]昔班尼汗死后,国家濒于崩溃。1512年 ,他的侄子乌拜杜拉汗恢复了统治。阿卜杜拉汗二世重新征服呼罗珊和花拉子模,并侵入哈萨克草原腹地 [9]。1599 年,阿斯特拉罕王朝开始。1740年,伊朗纳迪尔沙入侵。曼格特王朝的第三个统治者沙穆立德采用埃米尔称号 ,1868年汗国沦为俄国附庸。1920年9月,当地人民和苏俄红军推翻曼格特王朝,建立布哈拉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布哈拉汗国灭亡。 [1]
布哈拉汗国为中央集权封建王朝,设有比较完善的官僚机构,布哈拉的中央宫廷为王朝权力的中心,但仍保留着不少游牧部落社会、奴隶制以及分封制残余。 [2]
19世纪初,布哈拉汗国疆域除泽拉夫尚和卡什卡河流域的基本领土外,还包括今土库曼、塔吉克和阿富汗部分地区,以及锡尔河北岸土耳其斯坦城及其附近一带。 [9]
- 中文名
- 布哈拉汗国
- 外文名
- Khanate of Bukhara(英语)
Buxoro Xonligi(乌兹别克语) - 所属洲
- 亚洲
- 首 都
- 撒马尔罕、布哈拉
- 主要城市
- 布哈拉、撒马尔罕
历史
播报编辑
1500年,乌兹别克人首领昔班尼率兵自北进入河中地区,占领撒马尔罕,推翻帖木儿后裔在中亚的统治,建立昔班尼王朝。该王朝原定都于撒马尔罕,1561年迁都布哈拉,遂称布哈拉汗国。1505年,昔班尼夺取花剌子模,1507年,攻取赫拉特,灭帖木儿帝国。1510年,昔班尼在谋夫战役为费尔干纳统治者莫卧儿王朝的巴布尔和波斯人的萨法维王朝联军所败,阵亡于梅尔夫城(谋夫战役)。昔班尼死后,国家濒于崩溃。1512年,昔班尼之侄速云赤执政时,率军在尼尔杜万战役(加兹德万战役)中打败萨法维王朝和巴布尔的军队,恢复和巩固了乌兹别克人在河中地区的统治,但速云赤晚年惨败于1528年的加姆战役。在阿布德·阿拉赫二世统治时期,布哈拉汗国国势强盛,重新征服霍拉桑、花拉子模,夺取费尔干纳和塔什干,并侵入哈萨克草原腹地。1598年,阿布德·阿拉赫二世死后,国内动乱,霍拉桑等地复失。 [1]
1599年,阿斯特拉罕王朝开始统治布哈拉汗国。该朝伊玛目·库里在位时,加强中央集权,以伊斯兰教法治国,政治经济相对稳定,商业繁荣,纺织品、陶器、纸张远销国外。其后乌兹别克人各氏族割据势力日渐强大,王族内讧加剧,波斯萨法维王朝、阿夫沙尔王朝、印度莫卧儿王朝和希瓦汗国也乘机频繁入侵。苏布汗·库里在抵御外部入侵和平定内乱中取得一定成就,但汗国日趋衰落和陷于分裂。18世纪前期,浩罕(中心在费尔干纳)从布哈拉汗国分裂出去,建立了独立的浩罕汗国。1740年,波斯纳迪尔沙入侵,阿布都拉·哈兹投降,于1747年遇害。 [1]乌兹别克封建王朝逐渐重新成为波斯各个封建王朝的附属国。 [2]
阿斯特拉罕王朝末代可汗阿布·加兹统治期间,曼吉特首领马桑·沙·穆拉德迎娶其女,建立曼吉特王朝。在他统治期间,采用“埃米尔”称号,实行行政和财政方面的改革,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加强了布哈拉汗国的中央政权。纳斯尔·阿拉赫·巴哈杜尔统治时期,加强军队建设,不断扩张领土,力图称霸河中地区,并多次出兵对浩罕汗国进行军事干涉。1868年,在穆扎法尔丁·巴哈杜尔统治时期,布哈拉汗国沦为沙皇俄国的附庸。1920年9月,当地人民和苏俄红军推翻曼吉特王朝,建立布哈拉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布哈拉汗国正式灭亡。
疆域
播报编辑
布哈拉汗国是位于中亚河中地区的乌兹别克族封建王朝。19世纪初,其疆域除泽拉夫尚河和卡什卡河流域外,还包括今土克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斯坦的部分地区,以及锡尔河北岸、突厥斯坦城及其附近一带,鼎盛时期还囊括了波斯的霍拉桑。布哈拉汗国原定都于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16世纪中叶迁至布哈拉。主要居民为乌兹别克人,其次为塔吉克人。居民多从事农业、牧业,其中灌溉工程较为发达。
政治
播报编辑
布哈拉汗国为突厥人与伊朗人混合的军政教合一的军事封建王朝 [3],受波斯影响较大,设有波斯式的中央集权官僚制度。 [2]汗国奉伊斯兰教逊尼派为国教,实行伊斯兰教法和部落习惯法相结合的司法制度。霍加家族、伊斯兰教长老在宗教和政治上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苏菲派纳克什班迪耶教团和库布拉维耶教团受到汗国的尊崇,赐封有大量土地,建有豪华的麻扎。 [1]
文化
播报编辑
布哈拉汗国将波斯文化、伊斯兰文化加以继承和发展,促进突厥—伊朗文化进一步丰富。 [3]撒马尔罕和布哈拉为中亚伊斯兰学术文化中心,汗国除对原有的清真寺、图书馆、天文台进行修葺扩建外,还新建有多所清真寺和伊斯兰教经学院,其中撒马尔罕的希尔达尔伊斯兰经学院为中亚地区的伊斯兰教育中心,培养了大批学者。苏菲派学者对《古兰经》和圣训作了注释和考证。此外,布哈拉汗国文学、史学盛极一时,建筑、绘画、书法等也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波斯细密画创作相当著名。 [2]
军事
播报编辑
布哈拉汗国极盛时期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以骑兵为主力,构成中流砥柱,骑兵分为人马披铠甲的重装骑兵,与抛弃铠甲累赘的轻装骑兵。乌兹别克人与塔吉克人都是剽悍善战的骑士,他们弓马娴熟 [5]。中亚、西亚的武备以波斯工匠所锻造的最为精良,布哈拉王朝官营作坊多聘请波斯籍能工巧匠打造刀剑与甲胄,布哈拉战士多装备头巾盔、链板甲、锁甲、四镜甲等卫体防具,武器则有复合弓、斧、长矛、盾、大马士革刀、狼牙棒等 [4]。整体与萨法维帝国、奥斯曼帝国武备类似 [4]。
大事年表
播报编辑
1509-1510年,乌兹别克人入侵霍拉桑。在谋夫战役中,波斯的伊斯玛仪一世率军击败乌兹别克人,取得了胜利,沙伊巴尼被杀。乌兹别克军队全部被赶出霍拉桑,退到巴尔赫附近,在那里击退伊斯玛仪一世。 [6]
1511-1512年,巴布尔入侵特兰索夏纳。苏丹巴布尔在喀布尔建立新的王国,并以此为基地,与波斯的伊斯玛仪结成联盟。不久,他率军反攻河中。但是此时乌兹别克人已恢复元气,并在加兹迪万之战(加兹德万战役)击败了他,把他重新赶回喀布尔(1512年)。 [6]
约1550-1597年,乌兹别克阿卜杜拉汗当政。在他的领导下,乌兹别克获得了新的活力,并成为西突厥斯坦地区强大的中心国家。 [6]
1590-1598年,与波斯萨法维帝国交战。在阿卜杜拉二世的统帅下,波斯的土克曼军队攻占了赫拉特、迈谢德和霍拉桑大部分地区。阿巴斯率军逐步将乌兹别克军队从霍拉桑大部分地区赶出,然而在巴尔赫附近的战斗(1598年)中,阿巴斯大帝的军队被击溃,损失严重。此时,双方国力已竭,因而议和。为此,乌兹别克人在巴尔赫附近的霍拉桑地区内获得了一小块立足地。 [6]
历任君主
播报编辑
昔班尼王朝
昔班尼:1500年~1510年
速云赤:1510年~1531年
阿布·赛义德:1531年~1534年
奥拜都拉:1534年~1539年
阿布杜拉一世:1539年~1540年
阿布杜拉·拉提夫:1540年~1552年
纳乌鲁兹·艾哈迈德:1552年~1556年
皮尔·穆罕默德一世:1556年~1561年
阿布德·阿拉赫二世:1583年~1598年(1557年起掌握实权)
阿布德·穆明:1598年~1598年
皮尔·穆罕默德二世:1598年~1599年
阿斯特拉罕王朝
巴基·穆罕默德:1599年~1605年
瓦里·穆罕默德:1605年~1611年
伊玛目·库里:1611年~1642年
纳迪尔·穆罕默德:1642年~1645年
阿布都拉·阿齐兹:1645年~1680年
苏布汗·库里:1680年~1702年
奥拜都拉一世:1702年~1705年
阿布都拉·穆明:1747年~1748年
奥拜都拉二世:1748年~1753年
穆罕默德·拉希姆:1753年~1758年
阿布·加兹:1758年~1785年
曼吉特王朝
海达尔·图拉:1799年~1826年
侯赛因:1826年~1826年
奥马尔:1826年~1826年
纳斯尔·阿拉赫·巴哈杜尔:1826年~1860年
阿布德·阿哈德:1885年~19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