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湖位于安徽省霍邱县城北20公里处,是沣河注入淮河前形成的尾部湖泊,湖面最宽处达70.2平方公里 [5]。自1950年被划定为淮河行洪区以来,截至2024年累计行蓄洪17次,其中2007年和2020年两次蓄洪量均超7亿立方米,为保护淮北平原及下游能源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2-3]。湖区建有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总投资22.67亿元),是淮河干流最大水利枢纽 [4]。依托水利工程形成的生态景观,该区域开发了庆发生态园等旅游项目,并成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组成部分。
- 位 置
- 霍邱县北部沣河尾部
- 湖泊面积
- 70.2平方公里(最宽处) [5]
- 主要功能
- 淮河行洪区、淡水供应基地 [1] [6]
- 关键工程
-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
- 行洪次数
- 17次(1951-2020年) [2]
- 经济产业
- 杞柳种植与柳编加工 [6]
地理位置与水文特征
播报编辑
姜家湖地处东经115°50′至116°32′、北纬31°44′至32°36′之间,位于沣河与淮河交汇处,湖区高程22米 [3] [5-6]。作为霍邱县三大蓄滞洪区之一,与城东湖、城西湖共同构成总面积935平方公里的调蓄体系,占安徽省蓄洪总面积三分之一,总调蓄能力达50亿立方米。沣河作为淮河右岸一级支流,全长75公里,流经霍邱县9个乡镇,最终在姜家湖区域汇入淮河 [4-5]。
历史沿革与行洪功能
播报编辑
1950年建乡时即以姜家湖命名,后经行政区划调整,于2003年更名为临淮岗乡(现临淮岗镇),但湖区核心功能未变。1951-2024年间共实施行蓄洪17次,其中2025-08-07启用时蓄洪量7亿立方米,淹没农田6.9万亩,涉及临淮岗乡11个行政村,转移安置1494人 [2-3]。行洪期间通过姜唐湖进洪闸等设施滞蓄洪水,有效削减洪峰,保护两淮煤矿、京九铁路等基础设施 [2] [4]。
水利工程体系
播报编辑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是湖区核心水利设施,包含49孔浅孔闸、12孔深孔闸及姜塘湖进洪闸,总投资22.67亿元。该工程使淮河中游防洪标准从50年一遇提升至100年一遇,主体工程涉及移民安置近万人。2024年防汛期间,当地组建24小时应急抢险队伍,实施水位监测、物资储备等防控措施,确保行洪安全 [3]。
生态经济与产业
播报编辑
湖区杞柳种植面积达5000亩,2010年柳编产业产值突破11亿元,形成"种柳-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依托洪水控制工程形成的湿地景观,开发了庆发生态旅游区,种植银杏、樱花等景观树木3万余株,配套建设游船码头和观景平台。作为淡水供应基地,湖内特色水产养殖业兴盛 [1] [6]。
社会影响与居民贡献
播报编辑
在2020年行洪中,养殖户陈广孝、康法文等主动放弃价值百万的鱼塘,配合政府完成72小时内群众转移。行洪区启用后,73军部队参与救援,政府在大兴小学等安置点提供食宿医疗保障 [2]。当地居民通过柳编合作社实现产业转型,2020年后新增电商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