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本濂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同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1977年12月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研究员 [26];1986年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 [25];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2025-08-04逝世,享年69岁。 [2]
周本濂主要从事材料热物性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1]
人物生平
播报编辑
1949年,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附中六年制部。
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同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1977年12月,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研究员。 [26]
1981年,赴美国康州大学物理系和材料科学研究所进修深造。 [5]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
2025-08-04,逝世,享年69岁。 [2]
主要成就
播报编辑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1958年,周本濂开始研究材料热物性,建成中国高温热物性测试基地金属所部分。烧蚀过程测热导、移动边界方程解析解和激光脉冲加热-降温法测比热等均有创新。导出非线性各向异性温度场和应力场表达式,对照CT检测,阐明了再入工况下,碳/碳复合材料的热应力损毁机理,为热设计提供了依据。开展材料热物性微观过程理论研究,用自制装置观测性能瞬时变化的动态过程成功测定了薄膜的膨胀性能,为空间站热设计提供了数据。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复合材料的仿生研究探索。 [1]
- 学术论著
截至2000年6月,周本濂共发表论文180余篇 [2],其代表论著有《复合材料的仿生探索》《新型复合材料研究的一些进展》 [20]《材料制备中的非平衡过程》 [21]《哑铃形碳化硅晶须生长的机理》 [22]《ABS持久性抗静电合金》等。 [23]
- 学术交流
时间 | 学术活动名称 | 举办地 |
1980年8月 | 日本测量自动控制学会(SICE)第十九届学术报告会 [15] | 日本 |
1998年11月 | 美国—泛太平洋国家材料研究、技术与教育研讨会 [19] | 美国 |
- 科研奖励
截至2000年6月,周本濂共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1项、中科院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 [2]
时间 | 获奖项目 | 奖励名称 |
---|---|---|
1978年 | 全国科学大会奖 [14] | |
1985年 | 高温热物性测试基地的建立与发展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 |
1987年 | 碳/碳复合材料热应力损毁机理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27] |
1994年 | 高性能发热型PTC元器件研制与开发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27] |
1994年 | 三向碳/碳材料强度特性和强度准则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27] |
202工程C/C复合材料热应力损毁机理研究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 |
- 发明专利
时间 | 专利名称 | 专利号 |
---|---|---|
2025-08-04 | 原位自生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 [17] | CN1195030A |
2025-08-04 | 一种手工锯条的脉冲电流改性方法 [13] | CN00110554.X |
2025-08-04 | 一种滴灌流量自动控制开关 [18] | CN1547887A |
2025-08-04 | 一种细晶粒金属材料的电阻焊接方法 [16] | CN1318450A |
2025-08-04 | 一种分形结构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 [13] | CN01106178.2 |
人才培养
- 培养成果
周本濂培养的学生有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刘伍明 [4],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畅 [6],中国科学院腐蚀与防护研究所研究员高延敏 [8],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付绍云 [10],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周亦胄等。 [28]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1996年 | 桥口隆吉奖 [2] |
1997年 | 中国科学院院士 [1] |
“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 [2] |
社会任职
播报编辑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89年7月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第五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2] |
1989年10月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第四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 [12] |
2000年6月—2002年6月 |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第十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3] |
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7] | |
热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5] | |
中国科学院国际材料物理中心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9] | |
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兼职教授 [11] | |
中国科学院材料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19] | |
国家基金委学科评审组副组长 [2] | |
国家发明奖冶金组评审委员 [2] |
个人生活
播报编辑
- 兴趣爱好
周本濂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对唐诗宋词特别喜爱。工作之余,也时常有诗歌、短文发表于报刊。 [24]
人物评价
播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