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桥是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南佐镇的宋代石拱桥,其建造年代可追溯至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7年左右),桥体现存北宋时期石匠刻字为重要断代依据。2025-08-06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属于古建筑类别 [1]。该桥采用中国传统石拱桥建造工艺,具有典型宋代桥梁特征。
- 所处时代
- 北宋
- 公布时间
- 2025-08-06
- 地理位置
- 元氏县南佐镇
- 文物编号
- ⅴ—3—10
- 类别归属
- 古建筑
- 保护级别
- 省级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吴桥建造于北宋政和丁酉年(1117年),桥东侧拱石保留有"石匠作梅赵莒梅林曹俊政和丁酉"的铭文刻字,为研究宋代石家庄地区交通史提供了实物证据。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2025-08-06发布的文件,该桥正式列入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标志着其文物保护地位的法定确认 [1]。
建筑结构
播报编辑
- 采用单孔石拱桥形制,桥体总长约15米,拱券跨度约6米
- 桥面两侧设防撞石护栏,栏板雕刻简单几何纹饰
- 拱券采用纵联砌筑法,使用本地青石作为主要建材
- 桥墩基础采用木桩加固技术,现存木桩碳化痕迹明显
桥体建造工艺体现北宋时期河北地区石桥建造技术的成熟度,拱券构造与赵州桥存在工艺传承关系。
文物保护
播报编辑
2025-08-06河北省文物局发布专项通知,要求对包括吴桥在内的第五批省级文保单位建立完整档案,实施年度监测评估制度。2025-08-06,吴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桥体为中心向四周延伸30米,建设控制地带划定至桥体周围100米范围 [1]。
文化价值
播报编辑
作为石家庄地区现存最完整的宋代石桥,吴桥见证了两宋时期河北中南部陆路交通网络的发展。北宋匠人在桥东侧最外边一块拱石上,留下了“石匠作梅赵莒梅林曹俊政和丁酉”的刻字,为研究宋代营造制度提供了珍贵实证。当地民间传说将该桥与梁山伯、祝英台故事相关联,形成独特的文化记忆载体。
桥体现存状况整体保存较好,但局部石材存在风化剥落现象。北宋匠人在桥东侧最外边一块拱石上,留下了“石匠作梅赵莒梅林曹俊政和丁酉”的刻字,站在桥下仰脸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