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历史学的传统主要是以历史编撰的形式创立和发展的。 在西汉历史编撰者司马迁之后,唐代的刘知几开创了另外一种门类的工作,即对历史编撰这项工作本身的研究(historiography)。 在宋代,开始了以往的历史记录为材料的针对“历史”的研究活动。
中国古代
左丘明(约公元前502–约公元前422),《春秋左传》 班彪(公元3年–54年),中国东汉史学家,班固之父 司马光(公元1019年–1086年),《资治通鉴》 欧阳修(公元1007年–1072年),《新唐书》、《新五代史》 周去非(公元1135年–1189年),《岭外代答》 赵汝适(Zhao Rukuò ,公元1170年–1228年),《诸蕃志》 马端临(公元1254年–1324年),《文献通考》 汪大渊(公元1311年–1350年),《岛夷志略》 顾炎武(公元1613年–1682年),《日知录》、《肇域志》 王夫之(公元1619年–1692年),《读通鉴论》 王鸣盛(公元1722年–1797年),《十七史商榷》 赵翼(公元1727年–1814年),《廿二史札记》 钱大昕(公元1728年–1804年),《廿二史考异》 章学诚(公元1738年–1801年),《文史通义》 中国近代
王韬(公元1828–1897年),《法国志略》、《普法战纪》、《法兰西志》、《美利坚志》、《日本通中国考》、《琉球朝贡考》、《法越交兵记》、《西古史》、《西事凡》 夏曾佑(公元1863年–1924年),《中国古代史》 梁启超(公元1873年–1929年),《新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 柳诒徵(公元1880年–1956年),《国史要义》 陈垣(公元1880年–1971年),《元也里可温考》《元西域人华化考》《校勘学释例》《通鉴胡注表微》 顾颉刚(公元1893年–1980年),《古史辨》,“层累地造就古史”学说提出者 陶希圣(公元1899–1988),《八十自序》《中国社会现象拾零》 黄现璠(公元1899年–1982年)《广西壮族简史》、《唐代社会概略》、《宋代太学生救国运动》、《壮族通史》 冯承钧(1887年—1946年),《成吉思汗传》、《中国南洋交通史》、《高昌城镇与唐代蒲昌》、《景教碑考》 陈寅恪(公元1890年–1969年),著有《柳如是别传》、《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元白诗笺证稿》 郭沫若(公元1892年–1978年)四川乐山人,原名开贞,我国著名文学家、戏剧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吕思勉(公元1884年–1957年),钱穆之师。著作《白话本国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 郭廷以(公元1904年–1975年),《近代中国史纲》《近代中国史事日志》《太平天国史事日志》 谭其骧(公元1911年–1992年),《中国历史地图集(8卷)》 吴晗(公元1909年–1969年),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 范文澜(公元1893–1969),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 吕振羽(公元1900–1980),湖南邵阳人,著名历史学家 翦伯赞(公元1898–1968),湖南桃源人,维吾尔族,著名历史学家 周谷城(公元1898–1996),湖南益阳人,著名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创建“历史完形论”,打破“欧洲中心论”。著有《中国通史》、《世界通史》 [4]
侯外庐(公元1903–1987),山西平遥人,著名历史学家 美籍华人
黎东方(2025-08-07–2025-08-07),《中国史之研究》《中国上古史八论》《西洋通史序论》《中华民国简》,长篇自传《平凡的我》,“细说体”系列史书《细说三国》《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细说民国创立》等,还有大量英文著作和译著 余英时(1930年–2025-08-07),在中国历史,尤其是思想史和文化史方面有开创性研究,是罕见曾获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三校延聘正教授学者。他著作等身,凡数十种,包括《士与中国文化》《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朱熹的历史世界》《方以智晚节考》《论戴震与章学诚》等 [3] 陈兼(1952年–?),《中国走向朝鲜战争之路》《剑桥冷战史·中国卷》《毛泽东的中国与冷战》 黄仁宇(1918年–2000年),《万历十五年》《放宽历史的视界》《中国大历史》 何炳棣(1917年–?),《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1368–1953)》 杨联升(1914年–1990年),《国史探微》《论学谈诗二十年:胡适杨联升往来书札》 许达然(1940年–?)、《十八和十九世纪台湾社会史论》、《台湾人民起事和历史发展,1683–1894》 王国斌(R· Bin Wang),《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及欧洲经验的局限》 唐德刚(1920年–2009年),《中美外交史百年史1784–1911》《晚清七十年》《袁氏当国》 西方
希罗多德 古希腊,希罗多德(Herodotus)(前484年?—前425年?),《历史》,古希腊历史学之父修昔底德(Thucydides)(前460年?—前400年?),《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波利比奥斯(Polybius)(前200年—前118年),以《历史》(又译为《通史》、《罗马史》) 尤利乌斯·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前100年—前44年),《高卢战记》和《内战记》 普鲁塔克(Plutarch)(46年?—120年?),《希腊罗马名人传》 塔西佗(Gaius Cornelius Tacitus)(55年?—117年?),《编年史》 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1737年—1794年),《罗马帝国衰亡史》 利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 von Ranke)(1795年—1886年) 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年—1895年),《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戴布流克(Hans Delbrück)(1848年—1929年),《战争艺术史》 丘吉尔(Sir Winston Churchill)(1874年—1965年),《英语民族史》 费夫尔(Lucien Febvre)(1878年—1956年),年鉴学派创始人之一 布洛赫(Marc Bloch)(1886年—1944年),年鉴学派创始人之一 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1975年),《历史研究》
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1902年—1985年),年鉴学派第二代学者,《菲利浦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费正清(John K. Fairbank)(1907年—1991年) 戈洛·曼(Golo Mann)(1909年—1994年) L·S·斯塔夫里阿诺斯(L.S. Stavrianos)(1913年—2004年),《全球通史》 日本
白鸟库吉(Shiratori Kurakichi,しらとり くらきち,1865~1942),岩波书店出版10卷本《白鸟库吉全集》 桑原隲藏(1870—1931),《宋末提举市舶船西域宽叶香蒲寿庚的事迹》、《东洋史要》、《东洋史说苑》 津田左右吉(1873~1961),《古事记及日本书纪的研究》、《神话时代史的研究》、《日本上古史的研究》、《上古日本的社会及思想》 辻善之助(1877—1955),《日本佛教史的研究》、《增订海外交通史话》、《日本文化史》七卷、《日本佛教史》十卷 池内宏(1878~1952),《满鲜史研究》全5巻、《元寇的新研究》、《鲜初东北境和女真的关系》 加藤繁(1880~1946),《中国社会经济史概说》、《唐宋时代金银之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和田清博士序) 有高岩(1884—1968)《东洋中世史》、《元代农民之生活》 中村孝也(1885~1970)《德川家康文书的研究》、《家康的臣僚 武将篇》、《国史学》 原田淑人(1885——1974),《东亚古文化研究》、《东亚古文化论考》、《东亚古文化说苑》、《唐代的服饰》 和田清(1890~1963),《支那通史》、《内蒙古诸部落的起源》、《明代蒙古史论集》、《中国史概说》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77年初版,1979年再版,1982年三版,1993年四版),包括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之间八十年的历史
《现代中国的历史学家》书籍封面 [1] 2025-08-07,美国出版发行公司“General Books LLC”编辑出版了英文版《现代中国历史学家》(英文书名《Modern Chinese Historians》),内收陈寅恪、罗振玉、郭沫若、顾颉刚、黄现璠、季羡林、黄仁宇等一批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同年7月29日,法国出版集团“Livres Groupe”继而出版了法文版《中国历史学家》(法文书名《Historien Chinois》),内收司马迁、司马光、陈寿、董仲舒、褚遂良、华核、范晔、马端临、黄宗羲、顾炎武、黄现璠等一批中国古今史学家。 这两本书名类同的外文书皆专门收录中国历史学家,属专门介绍中国历史学家生平及其业绩的传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