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劲松,1968年9月出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智能材料和复合材料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5]
冷劲松于1990年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1996年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专业;1993年至1998年历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助教、讲师、副教授;1998年至2004年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英国阿斯顿大学博士后研究员;2004年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2月至2014年11月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2014年11月至2022年6月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22年6月,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同年当选中国光学学会会士。 [1] [5] [15]
冷劲松长期从事智能材料制备、力学分析、结构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2]
-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主要成就
- 2017年当选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
2018年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11]
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2年当选中国光学学会会士 - 籍 贯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人物经历
播报编辑
1986年—1990年,冷劲松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本科毕业。
1990年—1996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专业博士毕业。
1993年—1996年,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助教。
1996年—1997年,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讲师。
1997年—1998年,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副教授。
1998年—2004年,历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英国阿斯顿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2004年,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0年7月—2016年12月,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副所长。
2014年2月—2014年11月,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2014年11月—2022年6月,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
主要成就
播报编辑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冷劲松长期从事智能材料制备、力学分析、结构设计及其应用研究,主要包括智能传感与驱动器材料(光纤传感器、形状记忆聚合物和电致活性聚合物)、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智能变形结构(智能空间展开结构、可变形飞行器结构)、智能生物医学器件、4D打印技术、软体机器人、振动主动控制和结构健康监测等。建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本构理论,发明多种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及智能主动变形结构,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取得成功应用,研制4D打印心脏封堵器等多种生物医学器件。 [1-2]
- 学术论著
截至2021年11月,冷劲松在包括《科学》(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50余篇,出版中英文论著3部。 [2]
-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21年11月,冷劲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26件。 [2]
获奖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项名称 | 获奖人 |
---|---|---|---|
2016年 | 形状记忆和电致活性聚合物复合材料的主动变形机理与力学行为 | 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冷劲松、刘彦菊、吕海宝、杜善义、刘立武 [3] |
- 学术交流
截至2015年3月,冷劲松在国际会议作大会特邀报告(Plenary/Keynote lectures)20余次,包括:国际智能结构/无损评估健康监测年会(SPIE Smart Structures/NDE);国际复合材料大会(ICCM);亚洲-澳大利亚复合材料会议(ACCM);国际复合材料和结构会议(ICCS);国际复合材料/纳米工程会议(ICCE);国际实验力学会议(ICEM);国际自适应结构和技术会议(ICAST);固体断裂和强度国际会议(FEOFS)等。 [4]
人才培养
- 学生培养
截至2015年3月,冷劲松联合指导博士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和提名1人。 [4]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奖项 |
---|---|
2010年 [5] | 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SPIE Fellow) |
2011年 [5] | 英国物理学会会士(IOP Fellow) |
2011年 [1] | 英国材料、矿石和冶金学会会士(IMMM Fellow) |
2013年 [1] | 英国皇家航空学会会士(RAeS Fellow) |
2017年 [6] | 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ICCM)World Fellow奖 |
2017年 [5] | 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Member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Arts) |
2018年 [11] |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Foreign Member of Academia Europaea) |
2018年 [7] | 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Fellow of AAAS) |
2019年 [8] | |
2020年 [10] | 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
2021年 [2] | |
2022年 [15] |
社会任职
播报编辑
时间 | 职务 |
---|---|
2008年 | |
2017年 | 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副主席 [6] |
2023年 |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增材制造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共同理事长 [14] |
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 | |
教育部力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9] | |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Structures》(《智能材料系统与结构杂志》)副主编 [1] | |
黑龙江省侨联兼职副主席 [16] | |
2025年 | 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 [17] |
人物评价
播报编辑
(冷劲松等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奖者)是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的杰出代表,是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突出贡献的排头兵、领航者。 [13](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评)
(冷劲松等新当选的两院院士)多年深耕各自领域、矢志推进科技创新,在材料、机器人、寒地建筑、石油化工等领域成果丰硕、建树杰出,为龙江振兴发展、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12](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许勤评)